第251章 十天 (下)-《工业之动力帝国》
第(3/3)页
有来有往,马天元先给出了一个承诺,然后顺着杆子往上爬,看看能否把土木工程系也变成产学研一体化。
“没问题~,只要马主任不怕同学们毕业之后抱怨,来多少人都可以。”刘涛笑着说道。
“刘会长的意思~。”
“一处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放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,上学时见识得太多,毕业后去了单位怕是会觉得落差过大的。”
王刚解释了一句。
“感受到落差是好事,起码知道努力的方向,全国大学加起来开设土木工程系的没有一千也有几百,东大总得培养些和其他院校不一样的人才。”
马天元除了少年班主任这个兼职,还挂着东大副院长的职务,虽然不是常务副但也足够列入东大高层的预备役,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自然有自己的看法。
“王处能否简单说说一处的大概,让我们心里有个底,和同学们介绍时也有个主题。”
马天元好奇的问道。
王刚点了点头。
一般来说,九十年代初,共和国典型的建筑施工队伍由八部分构成:混凝土工、模板工、砌筑工、钢筋工、架子工、水暖工、电工、力工。
除了一线操作人员之外,还包括从项目经理,施工员、质检员、安全员、材料员、预算员、总工、电气暖通等技术工程师。
目前共和国主流施工队伍和未来或是海外一流建筑施工队伍相比,技术人员的数量差别不大,差别巨大的是一线操作人员。
在国内,子系统的一线操作人员工长是必设的职位,八个子系统就有八个工长每个工长都领导着平均30人的手下,负责工地施工的正常运转。
一个标准工程队的人员编制,技术和一线合并差不多都要260-270人左右,稍微冗员一点就300出头了。
而中建三局一处旗下,一个标准的施工队伍技术一线合并统计,满打满算还不到60人,连共和国主流施工队伍的零头都不到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