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这种情况下,“黑色工作服”也依然有可能出现,必须要保持警惕。 最后,第五部分提到在被“蓝色工作服”带离后,家人朋友会在狮子园区的门口等待,这或许是因为园区内有专门通知的缘故。 但也有一种可能,在一个人被“污染”后,家人朋友可能也同样意识不到他的消失,只有当受到的“污染”被“压制”之后,亲人朋友才能顺利汇合。 最后一句话的“尽快离开动物园”,也同样说明着,“污染”并没有真正消失,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出现。 这种情况下,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尽快离开。 结论: 1、污染最初期,被污染者很可能会自动离群,且不会引起家人朋友的注意。 2、从受到污染开始有“一刻钟”的安全时间,需要在这个时间内尽快找到工作人员。 3、工作人员暂时可分为“蓝色工作服”和“黑色工作服”,“蓝色工作服”能提供最大的帮助,“黑色工作服”则相反。 4、狮子园区的白狮子是“友方”,吼叫声或许能够压制“污染”,帮助被污染者脱险。 5、狮子园区的假山疑似“安全区域”,或许可以躲避未知存在。 6、应该时刻注意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颜色,以免再度陷入危险。 7、白狮子并不能完全驱逐“污染”,只能尽快离开动物园。 …… 【11】 一、本园只有四头白狮子。 二、在第十条的情况中发现有四头以上白狮子在吼叫,不要离开,并告知工作人员。 三、等白狮子数量恢复到四头后再离开。 作为第十条规则的补充,第十一条的第一部分,依然是“强调认知”。 接着,第二部分则再度说明,“白狮子”的能力也是有限的,同时也可能会有未知存在混入其中,为被污染者带来新的危险。 “告知工作人员”,应该是通过提醒让工作人员进行处理,这也说明,或许只有被污染者才能发现多出来的“白狮子”。 而很显然,工作人员是有能力让“白狮子”恢复到正确数量的,这就意味着这多出来的“白狮子”应该并不算强大。 结论: 1、牢记“白狮子”只有四头。 2、有“未知存在”能混入“白狮子”中,且只有被污染者能够发现。 3、这个“未知存在”在狮子园区的力量并不强,能够被驱赶走,说明狮子园区的确是动物园的各个园区中相对最安全的。 …… 【12】 一、可以给12岁一下的孩子购买任何动物周边,包括兔子。 二、13-17岁的孩子购买兔子玩偶后,请在一个月内丢弃。 三、18岁以上的人不能购买兔子玩具。 第十二条规则,非常好理解,只要是对“精神污染”有认识的人。 很明显,不管是“兔子”还是“兔子玩具”,都是作为一种“污染源”而存在,而“污染”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打破并扭曲一个人的“固有认知”。 只是,人类在十二岁之前,意识是一片混沌,不论是对世界的认知还是自身的三观都还没有完全成型。 在这种本就混乱的状态下,也就不存在扭不扭曲,因此“精神污染”对于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是无效的。 然后就是十三到十七岁,这是所有认知和观念逐渐建立的一个年龄段。 而在这期间孩子的认知是处于一个从混沌到清晰的变化状态,因此对于“精神污染”依然有着一定的免疫力。 以此类推,到了成年之后,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基本成型、稳固,有了一套完整且清晰的框架。 这也就是“精神污染”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土壤,能够令一切都回归到混乱状态。 结论: 到此可以完全确定,动物园里存在着强大的“精神污染”,“污染源”之一,就是“兔子”! 【13】 一、如果看见有戴着兔子耳饰的人跟随人流进入大象园区,必须放弃参观该园区。 二、如果违反本条,本园不负责,且无法提供解决方案。 第十三条规则,第一部分又提到了“兔子”,只不过变成了“戴着兔子耳饰”的“人”。 同时,也特别指出了,是在这类人进入到“大象园区”之后,就必须要放弃参观。 这就说明,当“戴着兔子耳饰的人”和“大象”碰到一起,将会发生非常恐怖的事情。 而这个事情所造成的后果也相当可怕,和之前完全不同。 “无法提供解决方案”,也就是说,这种影响或许会将“污染程度”直接拉到最高,导致没有任何办法去抵御。 而之所以能如此判断,就是因为前面的危险情况里其实都提到了“时间”,比如“一刻钟”、比如“离开园区前”,虽然都无法治本,但却有着“能够反应的时间”。 因此,目前来看,动物园里的危险排序应该再度发生改变。 原本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兔子园区的“某种存在”要下降一级,最危险的则变成了“大象园区外戴着兔子耳饰的人”。 结论: 无论如何,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违反规则!!! …… 【14】 一、狮子园区是安全的。 二、如果遭遇任何无法解决的危险、且无法求助,请立即、不择手段、尽一切可能前往狮子园区。 到这一条为止,终于看到了一条让人稍微安心的规则。 “狮子园区是安全的”,这正是前面规则里得出的结论,在此也得到了证实。 结合前面所说,除了遇到上一条规则里,那种很可能无法反应的情况外,只要能有反应时间,那就有救。 “立即”、“不择手段”、“尽一切可能”,这些词无一例外不在证明着狮子园区的安全。 “白狮子”是绝对的盟友。 这便是这一条规则的结论! …… 【15】 一、警惕和您走失过一次以上的朋友。 二、尤其是他们反复劝您前往海洋馆或大象园区的时候。 最后一条规则,似乎是对“正常人”说的。 前面已经分析过,“脱离人群”、“独自一人”很有可能就是“污染初期”的表现,那么,“走失过一次以上”的朋友,也就很有可能已经受到污染了。 而在第二部分里提到,这个被污染者,很有可能做出两种行为: 其一,劝你去海洋馆。 其二,劝你去大象园区。 首先,劝你去海洋馆其实非常好理解,因为在之前的规则中已经能看得出,“海洋馆”很可能也是“被污染”的代名词。 它本来就不存在,却又有可能被看到,同时还有“工作人员”会售票,但又必须得拒绝,也就意味着不论是卖票的“工作人员”、还是看到“海洋馆”的人本身,都已经不再是“正常范畴”。 如此一来,若是一个人真的被拉去了“海洋馆”,多半也会被“污染”。 当然,现在来说还并没有提到看见海洋馆、甚至是进入后,会有什么后果,但从前面的规则来说,应该还是有救的。 但是第二种行为——拉你去大象园区,就有些耐人寻味了。 因为前面并没有说“正常”进入大象园区会有什么大危险,无非就是要“确保”看到的是真大象罢了。 而目前唯一会出现在大象园区的危险只有一种,那就是在进入的人流里看见了“戴着兔子耳饰的人”。 但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好避免,那就是在进入之前好好留意一下,是否有这样的人存在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,还需要警惕“朋友”的建议,就只能说明一种情况…… 那就是,一旦跟着这个“朋友”去了,很有可就会有最严重的情况发生! 这也就意味着,你的这个“朋友”很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是那个“戴着兔子耳饰的人”,你自己却无法察觉。 同时也说明,当与你失散的“朋友”再度出现、并向你提出这样的劝说之时,你也同样受到了“污染”! 结论: 1、警惕失散了一次以上的朋友。 2、人在受到“污染”后,很可能就会变成“戴着兔子耳饰的人”! …… 到此为止,《游客守则》上的十五条规则才算是全部分析完毕。 尖子班的众人也越发意识到…… 这规则类领域的恐怖…… 简直是身处地狱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