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芯一级布置19台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被已经服役多时的k380所打破,只有少数人依旧怀疑集中布置对气流通道的影响是否太严重。 这个问v的主持人也问了出来。 在以往发射火箭是大事v对大型航天器或者载人发射任务都进行直播,结果这两年太多,搞得主持人都有点火箭基础知识功底了。 对于本次的新远三号火箭发射,依然是电视台、航天局、新远公司三人在演播室。 主持人: “……我们看到新远三号巨型火箭为了可回收采用了芯一级布置19台发动机的设计,那么赵院士,您能告诉我们这种设计的难点吗?” 赵院士:“芯级多台并联呢,我们以n1火箭发动机举例,第一在控制系统,要让19台发动机在各个方向上都稳定的输出推力,第二在发动机的可靠性,我们都知道数量多了,那么其中某一台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变大,万一发生意外无法使用,就很可能发射失败。” 主持人看向新远的工程师:“那么王总师,请问新远三号是怎么应对这两个问题的呢?” “新远三号的发动机非常可靠,即使发生意外也顶多是停机无法启动,但新远二号的设计可以在四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,依然能将上面级完整送入轨道,顶多消耗了超过预期的燃料可能无法回收而已。” 主持人:“即使有四台发动机失效也能成功?,那可是1000多吨推力。” 王总师:“在最坏的情况下,15台发动机可以以112%的功率输出推力,依然能保证约7200吨的推力,多飞一会就行。” 主持人:“可是失效的发动机位置可能是无规律随机的,这样不会导致推力失衡火箭偏移吗?” 王总师:“在智能控制和姿态调整方面,新远有足够的信心。” “……” 对于最后一句话,马一龙很认可。 新安c4的151智能驾驶系统在汽车界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,特斯拉联系了谷歌,双方对151的评价很一致:这t是未来产物吧! 差距大的令人吃惊,要想达到151级别的驾驶技术,要么依靠丰富到恐怖的数据学习,要么就发展能力极强的人工智能。 他们都相信151的成功来自前者,只是想不通新远是怎么收集到如此多数据的。 特斯拉实验室跟老马说三年后达到151的水平,可那个时候新安早就不用151,都排到191去了! 第(2/3)页